道道網訊 一瓶香水因噴頭密封性不佳導致成分氧化變質,一盒面膜因生產企業對包裝和膜材重視不足導致產品質量和安全受到影響……這些看似由“包裝小問題”引發的化妝品安全隱患,如今有了系統性解決方案。近日,由北京市藥品包裝材料檢驗所牽頭,北京日化協會組織20余家相關機構及企業共同制定的團體標準《化妝品包裝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發布,并將于9月1日起實施。
《指南》系統整合當前化妝品包裝及包材相關的技術要求,構建覆蓋化妝品從原料選擇到生產灌裝研發、生產全鏈條的包裝質量安全控制體系。不僅為行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操作規范,更推動化妝品包裝從“顏值擔當”真正升級為“安全屏障”。
“近年來,隨著《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及配套文件發布實施,社會各界對化妝品的產品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除與原料、產品配方、生產工藝相關的安全性因素外,與包裝相關的安全性因素也得到行業廣泛關注。”北京日化協會政策法規部主任佟文鑫指出,化妝品的包裝是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貫穿于化妝品生產過程的重要控制內容。當前,化妝品包裝管理存在明顯的碎片化現象。相關要求分散在《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化妝品安全評估技術導則》《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等多個文件中,導致企業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只關注包裝的外觀設計和基礎安全性能,缺乏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系統性管理思維。為解決這一問題,《指南》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為核心理念,對現行化妝品包裝技術要求進行系統化整合,這既是對現有法規要求的延伸與補充,也為行業自律奠定了基礎。
佟文鑫將《指南》的核心內容概括為“一套兼顧合規性、合理性與實操性的系統化方案。”據介紹,《指南》在借鑒和引用法規、規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與包裝相關的術語和定義的基礎上,結合化妝品行業特點調整,明確了包裝、銷售包裝、包裝材料、包裝供應商等重要術語定義,并從包裝的外觀、使用性能、風險分析和環境友好等多個方面,設置化妝品包裝質量安全控制體系的基本原則。
在體系構建上,《指南》創新性地提出“包裝質量安全控制體系應與生產管理活動相匹配”理念,以生產管理要素為主線,分項設置包裝的質量和使用性能、包裝材料的理化性質和安全性能、包裝供應商遴選和包裝采購、包裝入庫驗收和保存、包裝放行和化妝品灌裝環節關鍵控制點、包裝(含包裝材料)的缺陷分析及補救措施、包裝和包裝材料的更新與退出機制。同時,結合當前化妝品包裝材料安全性控制的要求,該標準對化妝品包裝的質量和使用性能控制項目及化妝品包裝材料的理化性質和安全性能控制項目進行了分類明確。
在實施規程層面,《指南》緊扣企業生產流程,從包裝研判選擇、購置驗收、生產過程管理到風險識別、相容性評估,全程植入“預防性控制”思維。“《指南》鼓勵企業在原料選擇和配方設計階段就介入包裝評估,避免后期出現兼容性問題。”佟文鑫舉例說,標準特別強調包裝清洗、消毒等預處理環節的風險防控,要求按內源性、外源性風險分類分析安全隱患,并鼓勵采用符合食品藥品標準的包裝材料,從源頭降低安全風險。
佟文鑫強調,標準并非“一刀切”式規范,而是充分考慮不同產品形態、包裝形式的差異,鼓勵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境內責任人和生產企業根據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的運行需要,結合產品屬性和生產過程適當增減或調整包裝安全控制體系的具體內容。
《指南》實施是否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對此,佟文鑫表示,《指南》在國家有關規定需控制包裝材料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強化“以評代測”理念,通過評估代替對包材的成分分析試驗。同時,借鑒交叉參照的方法,在使用相同材質、產品相似情形、相關典型取樣等方面做出積極嘗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減輕企業負擔。
“《指南》為行業構建了一套覆蓋全品類包裝形態和應用場景的完整質量管理體系。”佟文鑫認為,該標準的制定與推廣,將有效強化企業在包裝方面的質量安全意識,引導和助力企業建立系統化的包裝管理體系,推動行業實現從被動合規到主動提升的跨越式發展,為國產化妝品提升國際競爭力奠定堅實基礎。
據了解,為促進標準落地實施,北京日化協會將通過組織主題活動、行業沙龍、經驗分享等方式加強標準宣貫工作,助力國產化妝品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