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關注和重視自身健康。然而,部分“保健品”銷售人員卻瞄準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打著祛病強身、偏方奇效等幌子,夸大產品功效,誘導甚至欺騙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為切實保護老年消費者合法權益,房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房縣消費者委員會發布以下消費警示:
一、常見消費陷阱需警惕
(一)虛假功效宣傳陷阱。商家常夸大保健品功效,聲稱能“治愈”癌癥、糖尿病、高血壓等疑難雜癥。需明確,保健品不能替代藥品治療疾病。諸如宣傳產品“能修復受損基因”、“讓高血壓患者擺脫藥物”等說法,均屬毫無科學依據的虛假宣傳。
(二)親情營銷陷阱。不法分子通過日常關懷(如陪聊、做家務)、贈送小禮品(如雞蛋、大米、購物車、面粉)等方式獲取老年人信任。隨后,他們常以“關愛老人”“健康講座”“公司慶典”“客戶回饋”等名義,組織免費旅游、免費吃住活動。到達目的地后,往往集中進行保健品效果誘導,安排參觀所謂“生產車間”,逐步誘導老人購買高價保健品。
(三)免費體驗陷阱。以健康講座、上門服務等形式,邀請所謂“專家”和“受益人”現身說法,虛構或夸大產品效果。同時提供免費體檢、免費試用,在體檢時故意出具錯誤結果,夸大健康問題,進而推薦購買。或是以免費試用為誘餌,聲稱停用則效果消失,迫使老人持續購買質次價高的產品。
(四)權威認證陷阱。偽造各類權威機構的認證證書、專家推薦等,謊稱產品是“國家某部門指定保健品”、“國際醫學組織認可”等,利用虛假信息增加產品可信度,誤導老年人。
(五)價格欺詐陷阱。將普通保健品標以虛高價格,再通過打折、贈品等促銷手段,制造“優惠”假象,誘導老年人沖動消費。實際上,即使打折后價格也遠高于產品實際價值。
二、科學應對措施記心間
(一)科學保健,理性就醫。通過醫院健康科普、權威媒體資訊等正規渠道學習科學保健知識。身體不適時,務必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切勿輕信街頭巷尾或非正規途徑宣傳的所謂“特效藥”、“神藥”,謹防落入精心設計的詐騙陷阱。
(二)提高警惕,識破虛假。廣大老年消費者需切實提高對食品、保健品欺詐及虛假宣傳的防范意識和辨別能力。牢記:所有保健食品必須在外包裝上明確標注“本品不能代替藥物”。若遇商家宣稱產品具有疾病預防、治療功效,或通過知識講座、專家報告等形式誘導銷售,務必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輕信。
(三)積極維權,保護權益。若在購買保健食品過程中,發現商家存在虛假宣傳、價格違法、使用不公平格式條款等違法違規行為,消費者可立即撥打12315或12345進行投訴舉報,依法理性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共同營造安全、有序的市場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