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7月28日的“大阪商業精神溯源”研學之旅,造幣局博物館的精密與松下歷史館的創業精神令人印象深刻,但我認為最珍貴的收獲當屬阿倍野海闊天空大廈的深度對話。
羅一民主席以博覽會為引,將會展經濟、張謇教育理念與南通發展娓娓道來,兩個小時的思維碰撞中,民營經濟脈絡與城市發展智慧如畫卷展開。這場站在300米高空開展的“空中課堂”,以會展發展為經,文體建設為緯,為本次研學之旅標注了思想高度,這里堪稱我們理解東亞商業文明的“研學之頂”。
大阪造幣局博物館承載著張謇先生1903年東游考察的關鍵足跡。他當年參觀日本造幣局,深入了解日本金融體系的管理和運作方式;仔細察看了造幣局的生產設備、廠房、材料和產品,這不僅讓他對日本金融體系的運作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同時張謇先生的這次參觀有助于他學習日本在金融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通過實地考察,他能夠看到日本如何高效地管理貨幣制造過程,這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這種直接的學習和觀察,使得張謇先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日本金融體系的運作機制,從而為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和發展提供參考。
現如今,這些熠熠生輝的奧運會獎牌與歷史獎章整齊陳列在特制展柜中,每一枚都銘刻著年份與賽事信息,其精湛的沖壓工藝與貴金屬光澤,生動展現著日本造幣局百年來的匠心傳承。
?

?

從張謇“實業救國”的家國情懷,到松下幸之助“產業報世”的全球化視野,東亞企業家精神歷經百年傳承,在當代煥發新生命力。張謇開創“父教育、母實業”的產教融合模式,松下以“造物先育人”理念推動技術革新,二者的核心皆在于社會責任與創新驅動的結合。改革開放初期,松下援建中國電子工業的實踐,成為跨國技術合作的典范。如今,作為中國企業家,我們應該既承襲張謇的實業根基,又借鑒松下精益管理經驗,為推動著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松下幸之助的創業傳奇》這本書,生動詮釋了從學徒到經營之神的蛻變歷程,其“自來水哲學”的經營智慧、永不言棄的斗志和卓越的經營藝術,應該成為我們邁向成功的一門必修課。
傍晚時分,大阪城天守閣巍然矗立于古城中央,金色屋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里是關西地區最具人氣的歷史地標。我的團友們此時對靈芝已經比我更加有好奇心。而造幣局櫻花樹上,靈芝與夏蟬巧妙共生的景象也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恰好構成植物、昆蟲(動物)、菌物和諧共處的三物融合微型生態系統,也讓大家領略了大自然精妙的生命循環。